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
|
开平(5)
|
丁卯(四)
|
907
|
乾化(5)
|
辛未(五)
|
911
|
末帝(~瑱[zhèn])
|
乾化
|
癸酉(二)
|
913
|
贞明(7)
|
乙亥(十一)
|
915
|
龙德(3)
|
辛巳(五)
|
92l
|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xù])
|
同光(4)
|
癸未(四)
|
923
|
明宗(~亶[dǎn])
|
天成(5)
|
丙戌(四)
|
926
|
长兴(4)
|
庚寅(二)
|
930
|
闵帝(~从厚)
|
应顺(1)
|
甲午
|
934
|
末帝(~从珂[kē])
|
清泰(3)
|
甲午(四)
|
934
|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táng])
|
天福(9)
|
丙申(十一)
|
936
|
出帝(~重贵)
|
天福*
|
壬寅(六)
|
942
|
开运(4)
|
甲辰(七)
|
944
|
*出帝即位未改元。
后汉(947—950)
高祖(刘暠[gǎo],本名知远)
|
天福*
|
丁未(二)
|
947
|
乾祐(3)
|
戊申
|
948
|
隐帝(~承祐)
|
乾祐**
|
戊申(二)
|
948
|
*
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
隐帝即位未改元。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
|
广顺(3)
|
辛亥
|
951
|
显德(7)
|
甲寅(一)
|
954
|
世宗(柴荣)
|
显德*
|
甲寅(一)
|
954
|
恭帝(~宗训)
|
显德
|
己未(六)
|
959
|
*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yìn])
|
建隆(4)
|
庚申
|
960
|
乾德(6)
|
癸亥(十一)
|
963
|
开宝(9)
|
戊辰(十一)
|
968
|
太宗(~炅[jiǒng],本名匡义,又名光义)
|
太平兴国(9)
|
丙子(十二)
|
976
|
雍熙(4)
|
甲申(十一)
|
984
|
端拱(2)
|
戊子
|
988
|
淳化(5)
|
庚寅
|
990
|
至道(3)
|
乙未
|
995
|
真宗(~恒)
|
咸平(6)
|
戊戌
|
998
|
景德(4)
|
甲辰
|
1004
|
大中祥符(9)
|
戊申
|
1008
|
天禧(5)
|
丁巳
|
1017
|
乾兴(1)
|
壬戊
|
1022
|
仁宗(~祯)
|
天圣(10)
|
癸亥
|
1023
|
明道(2)
|
壬申(十一)
|
1032
|
景祐(5)
|
甲戌
|
1034
|
宝元(3)
|
戊寅(十一)
|
1038
|
康定(2)
|
庚辰(二)
|
1040
|
庆历(8)
|
辛巳(十一)
|
1041
|
皇祐(6)
|
己丑
|
1049
|
至和(3)
|
甲午(三)
|
1054
|
嘉祐(8)
|
丙申(九)
|
1056
|
英宗(~曙)
|
治平(4)
|
甲辰
|
1064
|
神宗(~顼[xū])
|
熙宁(10)
|
戊申
|
1068
|
元丰(8)
|
戊午
|
1078
|
哲宗(~煦[xù])
|
元祐(9)
|
丙寅
|
1086
|
绍圣(5)
|
甲戌(四)
|
1094
|
元符(3)
|
戊寅(六)
|
1098
|
徽宗(~佶[jí])
|
建中靖国(1)
|
辛巳
|
1101
|
崇宁(5)
|
壬午
|
1102
|
大观(4)
|
丁亥
|
1107
|
政和(8)
|
辛卯
|
1111
|
重和(2)
|
戊戌(十一)
|
1118
|
宣和(7)
|
己亥(二)
|
1119
|
钦宗(~桓)
|
靖康(2)
|
丙午
|
1126
|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
|
建炎(4)
|
丁未(五)
|
1127
|
绍兴(32)
|
辛亥
|
1131
|
孝宗(~昚[shèn])
|
隆兴(2)
|
癸未
|
1183
|
乾道(9)
|
乙酉
|
1165
|
淳熙(16)
|
甲午
|
1174
|
光宗(~惇[dūn])
|
绍熙(5)
|
庚戌
|
1190
|
宁宗(~扩)
|
庆元(6)
|
乙卯
|
1195
|
嘉泰(4)
|
辛酉
|
1201
|
开禧(3)
|
乙丑
|
1205
|
嘉定(17)
|
戊辰
|
1208
|
理宗(~昀[yún])
|
宝庆(3)
|
乙酉
|
1225
|
绍定(6)
|
戊子
|
1228
|
端平(3)
|
甲午
|
1234
|
嘉熙(4)
|
丁酉
|
1237
|
淳祐(12)
|
辛丑
|
1241
|
宝祐(6)
|
癸丑
|
1253
|
开庆(1)
|
己未
|
1259
|
景定(5)
|
庚申
|
1260
|
度宗(赵禥[qí])
|
咸淳(10)
|
乙丑
|
1265
|
恭帝(~繁体“显”去掉右边“页”[xiǎn])
|
德祐(2)
|
乙亥
|
1275
|
端宗(~昰[shì])
|
景炎(3)
|
丙子(五)
|
1276
|
帝昺(~昺[bǐng])
|
祥兴(2)
|
戊寅(五)
|
1278
|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
|
——(10)
|
丁卯
|
907
|
神册(7)
|
丙子(十二)
|
916
|
天赞(5)
|
壬午(二)
|
922
|
天显(13)
|
丙戌(二)
|
926
|
太宗(~德光)
|
天显*
|
丁亥(十一)
|
927
|
会同(10)
|
戊戌(十一)
|
938
|
大同(1)
|
丁未(二)
|
947
|
世宗(~阮)
|
天禄(5)
|
丁未(九)
|
947
|
穆宗(~璟[jǐng])
|
应历(19)
|
辛亥(九)
|
951
|
景宗(~贤)
|
保宁(11)
|
己巳(二)
|
969
|
乾亨(5)
|
己卯(十一)
|
979
|
圣宗(~隆绪)
|
乾亨
|
壬午(九)
|
982
|
统和(30)
|
癸未(六)
|
983
|
开泰(10)
|
壬子(十一)
|
1012
|
太平(11)
|
辛酉(十一)
|
1021
|
兴宗(~宗真)
|
景福(2)
|
辛未(六)
|
1031
|
重熙(24)
|
壬申(十一)
|
1032
|
道宗(~洪基)
|
清宁(10)
|
乙未(八)
|
1055
|
咸雍(10)
|
乙巳
|
1065
|
大(太)康(10)
|
乙卯
|
1075
|
大安(10)
|
乙丑
|
1085
|
寿昌(隆)(7)
|
乙亥
|
1095
|
天祚[zuò]帝(~延禧[xī])
|
乾统(10)
|
辛巳(二)
|
1101
|
天庆(10)
|
辛卯
|
1111
|
保大(5)
|
辛丑
|
1121
|
*太宗即位末改元。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旻[mín],本名阿骨打)
|
收国(2)
|
乙未
|
1115
|
天辅(7)
|
丁酉
|
1117
|
太宗(~晟[shèng])
|
天会(15)
|
癸卯(九)
|
1123
|
熙宗(~亶[dǎn])
|
天会*
|
乙卯(一)
|
1135
|
天眷(3)
|
戊午
|
1138
|
皇统(9)
|
辛酉
|
1141
|
海陵王(~亮)
|
天德(5)
|
己巳(十二)
|
1149
|
贞元(4)
|
癸酉(三)
|
1153
|
正隆(6)
|
丙子(二)
|
1156
|
世宗(完颜雍)
|
大定(29)
|
辛巳(十)
|
1161
|
章宗(~璟[jǐng])
|
明昌(7)
|
庚戌
|
1190
|
承安(5)
|
丙辰(十一)
|
1196
|
泰和(8)
|
辛酉
|
1201
|
卫绍王(~永济)
|
大安(3)
|
己巳
|
1209
|
崇庆(2)
|
壬申
|
1212
|
至宁(1)
|
癸酉(五)
|
1213
|
宣宗(~珣[xún])
|
贞祐(5)
|
癸酉(九)
|
1213
|
兴定(6)
|
丁丑(九)
|
1217
|
元光(2)
|
壬午(八)
|
1222
|
哀宗(~守绪)
|
正大(9)
|
甲申
|
1224
|
开兴(1)
|
壬辰(一)
|
1232
|
天兴(3)
|
壬辰(四)
|
1232
|
*熙宗即位末改元。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
——(22)
|
丙寅
|
1206
|
拖雷(监国)
|
——(1)
|
戊子
|
1228
|
太宗(~窝阔台)
|
——(13)
|
己丑
|
1229
|
乃马真后(称制)
|
——(5)
|
壬寅
|
1242
|
定宗(~贵由)
|
——(3)
|
丙午(七)
|
1246
|
海迷失后(称制)
|
——(3)
|
己酉(三)
|
1249
|
宪宗(~蒙哥)
|
——(9)
|
辛亥(六)
|
1251
|
世祖(~忽必烈)
|
中统(5)
|
庚申(五)
|
1260
|
至元(31)
|
甲子(八)
|
1264
|
成宗(~铁穆耳)
|
元贞(3)
|
乙未
|
1295
|
大德(11)
|
丁酉(二)
|
1297
|
武宗(~海山)
|
至大(4)
|
戊申
|
1308
|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
皇庆(2)
|
壬子
|
1312
|
延祐(7)
|
甲寅
|
1314
|
英宗(~硕德八剌)
|
至治(3)
|
辛酉
|
1321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
泰定(5)
|
甲子
|
1324
|
致和(1)
|
戊辰(二)
|
1328
|
天顺帝(~阿速吉八)
|
天顺(1)
|
戊辰(九)
|
1328
|
文宗(~图帖睦尔)
|
天历(3)
|
戊辰(九)
|
1328
|
明宗(~和世“左‘王’右‘束’”[là])*
|
|
己巳
|
1329
|
至顺(4)
|
庚午(五)
|
1330
|
宁宗(~懿璘质班)
|
至顺
|
壬申(十)
|
1332
|
顺帝(~妥懽[huān]帖睦尔)
|
至顺
|
癸酉(六)
|
1333
|
元统(3)
|
癸酉(十)
|
1333
|
(后)至元(6)
|
乙亥(十一)
|
1335
|
至正(28)
|
辛巳
|
1341
|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
|
洪武(31)
|
戊申
|
1368
|
惠帝(~允炆[wén])
|
建文(4)*
|
己卯
|
1399
|
成祖(~棣)
|
永乐(22)
|
癸未
|
1403
|
仁宗(~高炽[chì])
|
洪熙(1)
|
乙巳
|
1425
|
宣宗(~瞻基)
|
宣德(10)
|
丙午
|
1426
|
英宗(~祁镇)
|
正统(14)
|
丙辰
|
1436
|
代宗(~祁钰)(景帝)
|
景泰(8)
|
庚午
|
1450
|
英宗(~祁镇)
|
天顺(8)
|
丁丑(一)
|
1457
|
宪宗(~见深)
|
成化(23)
|
乙酉
|
1465
|
孝宗(~祐樘[chēng])
|
弘治(18)
|
戊申
|
1488
|
武宗(~厚照)
|
正德(16)
|
丙寅
|
1506
|
世宗(~厚熜[cōng])
|
嘉靖(45)
|
壬午
|
1522
|
穆宗(~载垕[hòu])
|
隆庆(6)
|
丁卯
|
1567
|
神宗(~翊[yì]钧)
|
万历(48)
|
癸酉
|
1573
|
光宗(~常洛)
|
泰昌(1)
|
庚申(八)
|
1620
|
熹宗(~由校)
|
天启(7)
|
辛酉
|
1621
|
思宗(~由检)
|
崇祯(17)
|
戊辰
|
1628
|
*建文4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天命(11)
|
丙辰
|
1616
|
太宗(~皇太极)
|
天聪(10)
|
丁卯
|
1627
|
崇德(8)
|
丙子(四)
|
1636
|
世祖(~福临)
|
顺治(18)
|
甲申
|
1644
|
圣祖(~玄烨[yè])
|
康熙(61)
|
壬寅
|
1662
|
世宗(~胤[yìn]禛[zhēn])
|
雍正(13)
|
癸卯
|
1723
|
高宗(~弘历)
|
乾隆(60)
|
丙辰
|
1736
|
仁宗(~颙[yóng]琰)
|
嘉庆(25)
|
丙辰
|
1796
|
宣宗(~旻[mín]宁)
|
道光(30)
|
辛巳
|
1821
|
文宗(~奕[yì]詝[zhǔ])
|
咸丰(11)
|
辛亥
|
1851
|
穆宗(~载淳)
|
同治(13)
|
壬戌
|
1862
|
德宗(~载湉[tián])
|
光绪(34)
|
乙亥
|
1875
|
~溥仪
|
宣统(3)
|
己酉
|
1909
|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