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TREASURE-AUCTION.COM
 
现在位置 > 首页 > 文物天地-文物手册 > 正文
 

三国(220——280)

(220265)

文帝(曹丕)

黄初(7)

庚子(十)

220

明帝(~[ruì])

太和(7)

丁未

227

青龙(5)

癸丑(二)

233

景初(3)

丁巳(三)

237

齐王(~)

正始(10)

庚申

240

嘉平(6)

己巳(四)

249

高贵乡公(~[máo])

正元(3)

甲戌(十)

254

甘露(5)

丙子(六)

256

元帝(~[huàn])(陈留王)

景元(5)

庚辰(六)

260

咸熙(2)

甲申(五)

264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

章武(3)

辛丑(四)

221

后主(~[shàn])

建兴(15)

癸卯(五)

223

延熙(20)

戊午

238

景耀(6)

戊寅

258

炎兴(1)

癸未(八)

263

 

(222280)

大帝(孙权)

黄武(8)

壬寅(十)

222

黄龙(3)

己酉(四)

229

嘉禾(7)

壬子

232

赤乌(14)

戊午(九)

238

太元(2)

辛未(五)

251

神凤(1)

壬申(二)

252

会稽王(~)

建兴(2)

壬申(四)

252

五凤(3)

甲戌

254

太平(3)

丙子(十)

256

景帝(~)

永安(7)

戊寅(十)

258

乌程侯(~)

元兴(2)

甲申(七)

264

甘露(2)

乙酉(四)

265

宝鼎(4)

丙戌(八)

266

建衡(3)

己丑(十)

269

凤凰(3)

壬辰

272

天册(2)

乙未

275

天玺(1)

丙申(七)

276

天纪(4)

丁酉

277

 

(265420)

西普(265317)

武帝(司马炎)

泰始(10)

乙酉(十二)

265

咸宁(6)

乙未

275

太康(10)

庚子(四)

280

太熙(1)

庚戌

290

惠帝(司马衷)

永熙(1)

庚戌(四)

290

永平(1)

辛亥

291

元康(9)

辛亥(三)

291

永康(2)

庚申

300

永宁(2)

辛酉(四)

301

太安(2)

壬戌(十二)

302

永安(1)

甲子

304

建武(1)

甲子(七)

304

永安(1)

甲子(十一)

304

永兴(3)

甲子(十二)

304

光熙(1)

丙寅(六)

306

怀帝(~[chì])

永嘉(7)

丁卯

307

[mǐn](~[yè])

建兴(5)

癸酉(四)

313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ruì])

建武(2)

丁丑(三)

317

大兴(4)

戊寅(三)

318

永昌(2)

壬午

322

明帝(~)

永昌

壬午(闰十一)

322

太宁(4)

癸未(三)

323

成帝(~)

太宁

乙酉(闰八)

325

咸和(9)

丙戌(二)

326

咸康(8)

乙未

335

康帝(~)

建元(2)

癸卯

343

穆帝(~[dān])

永和(12)

乙巳

345

升平(5)

丁巳

357

哀帝(~[pī])

隆和(2)

壬戌

362

兴宁(3)

癸亥(二)

363

海西公(~[yì])

太和(6)

丙寅

366

简文帝(~[yù])

咸安(2)

辛末(十一)

371

孝武帝(~[yào])

宁康(3)

癸酉

373

太元(21)

丙子

376

安帝(~德宗)

隆安(5)

丁酉

397

元兴(3)

壬寅

402

义熙(14)

乙巳

405

恭帝(~德文)

元熙(2)

己未

419

南北朝(420589)

南朝  (420479)

武帝(刘裕)

永初(3)

庚申(六)

420

少帝(~义符)

景平(2)

癸亥

423

文帝(~义隆)

元嘉(30)

甲子(八)

424

孝武帝(~)

孝建(3)

甲午

454

大明(8)

丁酉

457

前废帝(~子业)

永光(1)

乙巳

465

景和(1)

乙巳(八)

465

明帝(~[yù])

泰始(7)

乙巳(十二)

465

泰豫(1)

壬子

472

后废帝(~[yù])(苍梧王)

元徽(5)

癸丑

473

顺帝(~)

(3)

丁巳(七)

477

 

(479502)

高帝(萧道成)

建元(4)

己未(四)

479

武帝(~[zé])

永明(11)

癸亥

483

[yù]林王(~昭业)

隆昌(1)

甲戌

494

海陵王(~昭文)

延兴(1)

甲戌(七)

494

明帝(~)

建武(5)

甲戌(十)

494

永泰(1)

戊寅(四)

498

东昏侯(~宝卷)

永元(3)

己卯

499

和帝(~宝融)

中兴(2)

辛巳(三)

501

(502557)

武帝(萧衍)

天监(18)

壬午(四)

502

普通(8)

庚子

520

大通(3)

丁未(三)

527

中大通(6)

己酉(十)

529

大同(12)

乙卯

535

中大同(2)

丙寅(四)

546

太清(3)

*丁卯(四)

547

简文帝(~)

大宝(2)

**庚午

550

元帝(~)

承圣(4)

壬申(十一)

552

敬帝(~方智)

绍泰(2)

乙亥(十)

555

太平(2)

丙子(九)

556

*  有的地区用至6年。

** 有的地区用至3年。

(557589)

武帝(陈霸先)

永定(3)

丁丑(十)

557

文帝(~[qiàn])

天嘉(7)

庚辰

560

天康(1)

丙戌(二)

566

废帝(~伯宗)(临海王)

光大(2)

丁亥

567

宣帝(~[xū])

太建(14)

己丑

569

后主(~叔宝)

至德(4)

癸卯

583

祯明(3)

丁未

587

 

北朝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登)

登国(11)

丙戌

386

皇始(3)

丙申(七)

396

天兴(7)

戊戌(十二)

398

天赐(6)

甲辰(十)

404

明元帝(~)

永兴(5)

己酉(十)

409

神瑞(3)

甲寅

414

泰常(8)

丙辰(四)

416

太武帝(~)

始光(5)

甲子

424

神(上‘鹿’下‘加’)[jiā](4)

戊辰(二)

428

延和(3)

壬申

432

太延(6)

乙亥

435

太平真君(12)

庚辰(六)

440

正平(2)

辛卯(六)

451

南安王(拓跋余)

()(1)

壬辰(三)

452

文成帝(~[jùn])

兴安(3)

壬辰(十)

452

兴光(2)

甲午(七)

454

太安(5)

乙未(六)

455

和平(6)

庚子

460

献文帝(~)

天安(2)

丙午

466

皇兴(5)

丁未(八)

467

孝文帝(元宏)

延兴(6)

辛亥(八)

471

承明(1)

丙辰(六)

476

太和(23)

丁巳

477

宣武帝(~[kè])

景明(4)

庚辰

500

正始(5)

甲申

504

永平(5)

戊子(八)

508

延昌(4)

壬辰(四)

512

孝明帝(~[xǔ])

熙平(3)

丙申

516

神龟(3)

戊戌(二)

518

正光(6)

庚子(七)

520

孝昌(3)

乙巳(六)

525

武泰(1)

戊申

528

孝庄帝(~子攸)

建义(1)

戊申(四)

528

永安(3)

戊申(九)

528

长广王(~[yè])

建明(2)

庚戌(十)

530

节闵[mǐn](~)

普泰(2)

辛亥(二)

531

安定王(~)

中兴(2)

辛亥(十)

531

孝武帝(~[xiū])

太昌(1)

壬子(四)

532

永兴(1)

壬子(十二)

532

永熙(3)

壬子(十二)

532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

天平(4)

甲寅(十)

534

元象(2)

戊午

538

兴和(4)

己未(十一)

539

武定(8)

癸亥

543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

天保(10)

庚午(五)

550

废帝(~)

乾明(1)

庚辰

560

孝昭帝(~)

皇建(2)

庚辰(八)

560

武成帝(~)

太宁(2)

辛巳(十一)

561

河清(4)

壬午(四)

562

后主(~)

天统(5)

乙酉(四)

565

武平(7)

庚寅

570

隆化(1)

丙申(十二)

576

幼主(~)

承光(1)

丁酉

577

 

西魏(535556)

文帝(元宝炬)

大统(17)

乙卯

535

废帝(~)

——(3)

壬申

552

恭帝(~)

——(3)

甲戌(一)

554

 

北周(557581)

孝闵[mǐn](宇文觉)

——(1)

丁丑

557

明帝(~[yù])

——(3)

丁丑(九)

557

武成(2)

己卯(八)

559

武帝(~[yōng])

保定(5)

辛巳

56l

天和(7)

丙戌

566

建德(7)

壬辰(三)

572

宣政(1)

戊戌(三)

578

宣帝(~[yūn])

大成(1)

己亥

579

静帝(~阐)

大象(3)

己亥(二)

579

大定(1)

辛丑(一)

581

 

 

(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

开皇(20)

辛丑(二)

581

仁寿(4)

辛酉

601

[yáng](~广)

大业(14)

乙丑

605

恭帝(~[yòu])

义宁(2)

丁丑(十一)

617

 

(618907)

*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高祖(李渊)

武得(9)

戊寅(五)

618

太宗(~世民)

贞观(23)

丁亥

627

高宗(~)

永徽(6)

庚戌

650

显庆(6)

丙辰

656

龙朔(3)

辛酉(三*)

661

麟德(2)

甲子

664

乾封(3)

丙寅

666

总章(3)

戊辰(三)

668

咸亨(5)

庚午(三)

670

上元(3)

甲戌(八)

674

仪凤(4)

丙子(十—)

676

调露(2)

己卯(六)

679

永隆(2)

庚辰(八)

680

开耀(2)

辛巳(九)

681

永淳(2)

壬午(二)

682

弘道(1)

癸未(十二)

683

中宗(~显又名哲)

嗣圣(1)

甲申

684

[ruì](~)

文明(1)

甲申(二)

684

武后([zhào])

光宅(1)

甲申(九)

684

垂拱(4)

乙酉

685

永昌(1)

己丑

689

载初**(1)

庚寅(正)

690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

天授(3)

庚寅(九)

690

如意(1)

壬辰(四)

692

长寿(3)

壬辰(九)

692

延载(1)

甲午(五)

694

证圣(1)

乙未

695

天册万岁(2)

乙未(九)

695

万岁登封(1)

丙申(腊)

696

万岁通天(2)

丙申(三)

696

神功(1)

丁酉(九)

697

圣历(3)

戊戌

698

久视(1)

庚子(五)

700

大足(1)

辛丑

701

长安(4)

辛丑(十)

701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

神龙(3)

乙巳

705

景龙(4)

丁未(九)

707

[ruì]宗(~旦)

景云(2)

庚戌(七)

710

延和(1)

壬子(五)

712

玄宗(~隆基)

先天(2)

壬子(八)

712

开元(29)

癸丑(十二)

713

天宝(15)

壬午

742

肃宗(~亨)

至德(3)

丙申(七)

756

乾元(3)

戊戌(二)

758

上元(2)

庚子(闰四)

760

——(1)***

辛丑(九)

761

代宗(~豫)

宝应(2)

壬寅(四)

762

广德(2)

癸卯(七)

763

永泰(2)

乙巳

765

大历(14)

丙午(十一)

766

德宗(~适)

建中(4)

庚申

780

兴元(1)

甲子

784

贞元(21)

乙丑

785

顺宗(~)

永贞(1)

乙酉(八)

805

宪宗(~纯)

元和(15)

丙戌

806

穆宗(~)

长庆(4)

辛丑

821

敬宗(~)

宝历(3)

乙巳

825

文宗(~)

宝历

丙午(十二)

826

()(9)

丁未(二)

827

开成(5)

丙辰

836

武宗(~)

会昌(6)

辛酉

841

宣宗(~忱)

大中(14)

丁卯

847

懿宗(~[cuǐ])

大中

己卯(八)

859

咸通(15)

庚辰(十一)

860

[xī](~[xuān])

咸通

癸巳(七)

873

乾符(6)

甲午(十一)

874

广明(2)

庚子

880

中和(5)

辛丑(七)

881

光启(4)

乙巳(三)

885

文德(1)

戊申(二)

888

昭宗(~[yè])

龙纪(1)

己酉

889

大顺(2)

庚戌

890

景福(2)

壬子

892

乾宁(5)

甲寅

894

光化(4)

戊午(八)

898

天复(4)

辛酉(四)

9O1

(4)

甲子(闰四)

904

哀帝(~[chù])

****

甲子(八)

904

    **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哀帝即位未改元。

上一页     下一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中心 征求意见 广告刊登 ∣ 版权说明
 
Copyright (C) 2001 北京环球文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1 Beijing Global 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